山区孕育金凤凰——峨眉山市龙池镇凤凰村“第一书记”陈文杰扶贫纪实
【前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为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脱真贫、真脱贫,近年来峨眉山市委持续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着力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精准选配帮扶力量,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组织保障。
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峨眉山市涌现出了一批奋战在第一线,出实招、用实功、求实效的帮扶干部。市委组织部将其事迹进行提炼总结,形成了脱贫攻坚帮扶力量先进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又是帮扶干部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在探索实践总结的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和借鉴价值。希望广大帮扶干部在参考学习的同时,能够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在脱贫攻坚中取得新成绩、创造新经验。
陈文杰,男,31岁,峨眉山市农业局疫控中心主任,2017年7月任龙池镇凤凰村第一书记。他充分利用资源,多方筹措资金发展高山蔬菜和藤椒产业,为每户贫困户量身制定帮扶措施,扶贫帮困成效明显。
峨眉山市龙池镇凤凰村,位于该市西南山区,幅员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00亩,林地3500亩,是乐山市确定的扶贫连片攻坚重点规划村之一。
去年7月,陈文杰怀着满腔热血来到凤凰村,顶着炎炎烈日在最短时间内走访了全村43户贫困户,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下每户家庭收入、住房、教育、医疗等关乎脱贫的每一个细节,建立起研究全村脱贫攻坚工作的基础资料。在得知还有1个生产组3公里通组道路没有硬化这一情况后,陈文杰多方联系,筹措资金160万元,用不到1年的时间完成了这段通组道路的硬化工作。随着贫困户入户路的修建,现在凤凰村贫困户出门到镇上赶集实现了路面全硬化,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
凤凰村是个传统农业村,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加快脱贫致富步伐,陈文杰积极探索山区脱贫致富出路,在调整产业结构上下功夫,当地现已形成“优质藤椒+高山茶叶”的产业结构。结合峨眉山市村集体经济改革试点工作,陈文杰带领一村组干部,利用贫困村产业发展基金30万元,以“龙头企业+村集体藤椒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建成100亩高标准藤椒种植基地。近期,他又积极争取2018年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50万元,用于扩大合作社藤椒种植规模,现已完成近300亩高标准藤椒种植基地建设。
如今,凤凰村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到基地务工、参与村集体经济分红等方式,家庭人均增收约1500元/年。等到2021年,300亩藤椒投产后,预计每年可产藤椒30万斤,年销售收入可达3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将大大提升,全体村民作为集体经济成员将实现“股民分红”。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陈文杰积极响应市委关于现代产业园建设的号召,发动村民大力种植高山茶叶,现已建成高山茶叶基地200余亩。此外,他还积极联系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到村指导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每户享受产业发展补助约1300元/年。
经济发展了,村民对文化、环境的需求亦日益增加。陈文杰利用“农民夜校”积极宣传中央乡村振兴计划,号召全体村民参与到“四好村”创建工作中来,在村里开展“好儿媳”、“洁美之星”、“孝善之星”等评选,举办“九九重阳爱老敬老”文化活动等,不断提升村民文化生活水平。2018年,凤凰村被评为四川省省级卫生村。
“我们凤凰村…”已成为陈文杰口头禅,作为一名扎根于脱贫攻坚工作一线的“第一书记”,他已经将凤凰村作为他的家乡,将村民视作他的亲人。他悉心呵护着这只羽翼还未丰满的“凤凰”,相信不久的将来势必迎来浴火涅槃的时刻。
(市委组织部 编辑:刘海)